首页 城事 政务 问政 大运会 国内 评论 汽车 房产 教育 美食 文旅 财经 三农 医美 视频 史话
龙泉驿生活圈LOGO >>新闻中心 城事 正文

探索辅助性就业的“龙泉驿实践”


掌握龙泉核心思想 懂你更懂龙泉驿|2019-11-27 15:33|来源:人民看点新媒体


  2019,成都向东。作为《福布斯》“全球未来10年发展最快城市”排行榜第一,连续4年“新一线”城市榜首的成都,自2017年以来,多次进行“东进”部署,以谋求“千年之变”。

  而在成都“东进”主战场的龙泉驿,一场与“东进”战略几乎同步实施,依托成都经济技术开发区强大产业聚集优势,以“龙泉驿实践”聚焦残疾人中最困难就业群体,构筑辅助性就业一体化综合服务基地,提升就业层次、实施精准治理的探索正在成势成型。

  龙泉驿的“回归”初心:让有梦之人逐梦而行

  中国残联相关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底,全国持证残疾人就业年龄段就业率为56%。这一数据虽较2015年前有大幅提升,但与全国总体就业状况相比仍然存在较大差距。在龙泉驿区,具体到智力、精神和重度肢体残疾人(简称“三类”残疾人),其就业状况也不容乐观。为让这三类有就业愿望的残疾人成功通过就业实现自身价值,辅助性就业基地由此而生。

  那么,什么是辅助性就业?从龙泉驿区辅助性就业基地运营机构“回归线”的名字里,我们可以一窥端倪。

  辅助性就业,特指通过较为灵活的工作制度,组织就业年龄段内有就业意愿但难以进入竞争性劳动力市场的“三类”残疾人从事生产劳动的一种集中就业形式。除“三类”残疾人外,龙泉驿区还将其他缺乏就业竞争力的如“4050”残疾人、不适应严格上下班制度的残疾人(合并称为就业困难残疾人)、部分陪伴残疾人康复的亲属纳入其中,共同解决。

  而“回归”,则寓意带领就业困难残疾人回归正常人的生活,回归正常的就业渠道,这也正是龙泉驿区建设辅助性就业基地的初心——回归:帮助残疾人重塑人生、实现价值;重拾梦想、回归社会,让有梦之人逐梦而行。

  据统计,从2017年起,龙泉驿区陆续投入建设、运行资金150余万元,分两期建成了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南部、北部片区,总面积超过3000平方米,实现就业困难残疾人稳定就业180余人、月均收入2000元,整体提升了辅助性就业的收入层次。不管是就业的规模还是收入的水平,在整个中西部地区,无疑都处于领先水平。

  残疾人的“汽车梦”:找准优势产业链中的最优切入点

  在位于龙泉驿区西河镇的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集美泉”文创展区,记者看到了由残疾朋友创作刺绣作品《龙泉汽车城》。一枝鲜艳的桃花垂下,一辆停放于草坪的白色汽车,用线工整,设色淡雅,借用书画作品“白描”的手法,寥寥几笔就表达出了对家乡汽车城的热爱与自豪,也与基地搭建的生产线不谋而合。

  就业依托市场,市场依托产业。作为成都经开区所在地,龙泉驿区是全国重要的汽车制造基地,拥有着近4000亿级的产业群规模和产业链。

  区残联依托龙泉驿区“汽车城”的产业优势,融入产业链、置身产业端,深入思考辅助性就业可切入环节和该环节产品附加值。经持续调研和反复考证,最终选择了汽配加工项目作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的切入点。

  在基地运营机构“回归线”的调配下,优势汽配企业出订单,提供插板、绕线圈等270多个易学易操作的产品,并由企业负责产品的运输、销售以及技术培训,从产品支撑、技术支持、经济效益等方面为基地提供了长期有效的运行保障,着力破解了辅助性就业“缺项目、缺市场”的难题。

  “和家人一起上下班”:灵活用工制度带来就业实效

  在基地的各个车间里,皆是一派繁忙的景象。残疾朋友们熟练地将线束、护套等产品加工出来,放进自己的工箱,在门口摆放整齐——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满足的笑。每当有人进入车间,就会被此起彼伏、充满热情的招呼声淹没。

  “我每天早上八点过来,六点过回家。这里工作很自由,想做多少就做多少,每个月能挣三千左右。”家住龙泉驿龙井村的王芳(化名)一边熟练地串起手中的各色线束,一边说道。她到基地上班已经一年多,和她一起工作的还有她的老伴,就在离她不到两米的工位上,不时将线束一圈一圈地递过来。夫妻俩一起上班,一起下班,当被问到谁做得比较多的时候,老伴笑着回答:“主要是靠她哦!”引得工友们的一片笑声。

  隔壁车间里,罗翠英正站在操作架前忙碌,她的侄子张思睿(化名)患有智力障碍,也一起在这里上班。“孩子的妈妈在洛带工作,不方便过来,我在这里一边上班,一边帮她看孩子。”她又补充道,略显羞赧,“孩子的妈妈下午来接孩子,来得早的话,还可以帮小睿、帮我做点工。”

  通过“量服”精准需求调查和专题调研,区残联发现,全区就业困难残疾人除因身体障碍造成就业困难以外,还有病假事假多、照顾家庭子女责任多、上下班制度不适应等实际情况。

  为此,区残联打破既定思维、大胆探索,回归到解决问题的本质,从实际出发,以灵活的制度和灵活的方式逐步推进,形成一整套的“灵活守则”:用工范围灵活扩大,智力、精神、重度肢体残疾人可加入、“4050”残疾人可加入、其他类别残疾人可加入,甚至部分陪伴残疾人工作的家属也可加入;用工手续灵活变通,残疾人入职去职自由、不用繁琐的手续;用工时间灵活管理,上下班时间相对自由、不做硬性规定;用工计酬灵活分配,计件劳动、多劳多得;用工地点灵活安排,劳动场所也可选择,部分熟练稳定的残疾职工甚至可以将半成品带回家和家人共同加工生产,增加自己的工作量和收入。

  一系列个性化的灵活用工制度,让残疾人“个体情况复杂、难以简单统一”的难题在这里迎刃而解。在简单培训和反复实操下,基地就业残疾人工作技能不断熟练,就业人数不断增加。据初步统计,目前,基地就业残疾人每月收入最多可达5000元,最低的也有1000余元。值得一提的是,在为轻度智力、精神残疾人提供“日照”的同时,基地也会为陪护家属提供就业岗位,缓解了这类残疾人家庭的现实困难。

  探索“基地N”新模式:打造新型社区助残服务综合体

  在辅助性就业基地的一角,安静地陈列着引体向上器、电动按摩椅和桌面足球娱乐设施,残疾朋友们工作累了到这里来放松一下身心,可以瞬间恢复活力,也能增进工友之间的感情。

  助残服务做集成。除辅助性就业以外,龙泉驿区还为基地叠加了“融乐阳光家园”项目,在基地配备了康复训练室、无障碍影院、图书室、培训室、心理咨询室、文创作品展览室等功能区。残疾人在工作之余,可根据自己的实际,选择性参加基地开展的智力残疾培智康复、精神残疾心理健康建设、肢体残疾康复训练、体育健身锻炼、职业技能培训、文化艺术活动以及无障碍观影等活动,延展了基地的服务内容,增强了基地的活性。

  扩大规模建平台,综合服务一体化。龙泉驿区残联逐步探索出“基地N”新模式,按照基地服务“就业康复文体日照”的功能要求,叠加“残疾人康复体育进社区”“融乐阳光家园”等项目,真正让基地成为了扶残助残服务更全面、更便利、更优质的新型社区助残服务综合体。

  残疾人领域“精准治理”攻坚:“龙泉驿方式”助力群体的精准提升

  十九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标志着“中国之治”迈向新境界。11月,成都市委提出,要推进依法治理、系统治理、智慧治理、精准治理,对一段时间以来成都探索形成的各项制度进行科学评估、优化完善,努力走出一条超大城市治理新路子。今年5月,龙泉驿区主要领导在调研辅助性就业基地和残疾人工作时指出,要创新工作内容和形式,探索服务残疾人的更好模式,形成做好残疾人工作的强大合力。

  困难残疾人领域的社会治理,一直是难点、薄弱点,针对就业困难残疾人群体的精准治理刻不容缓。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稳则民心安。通过就业,让广大残疾人有稳定的收入来源和生活保障,人心才会安定,才会增强社会归属感和安全感,社会也才会稳定发展。以就业的形式改善民生、提升层次,是最好的治理方法。

  两年多来,龙泉驿区以问题为导向,坚持啃残疾人辅助性就业这块“硬骨头”,按照“政府牵头、多方参与、合作共建、群众受益”的思路,引入专业运营组织,搭建规模化就业平台,落实综合化一体服务,采取灵活的用工制度,逐步探索出“基地N”新模式,积极推进并实现有就业愿望的就业困难残疾人“精准”就业、全部就业。在积极推进就业困难残疾人精准就业、精准治理的道路上,龙泉驿区已初有成效。

  2018年以来,龙泉驿区残疾人辅助性就业基地已接待了来自中国残联、省残联以及全国各地的考察、调研、参观10多个团次,并于今年9月入选“全国县域残疾人服务典型案例”。辅助性就业的“龙泉驿实践”或将为全国残疾人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注:文中人物均为化名)

  


滚动播报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范围 | 免责声明
监督/举报/投诉邮箱:461593798@qq.com 受理范围:本网可能存在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冒充龙泉驿在线开展违规新闻采访及经营等
欢迎龙泉驿各单位、广大网友投稿给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写作交流,请 点此加入QQ群
备案号:蜀ICP备1802140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