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事 政务 问政 大运会 国内 评论 汽车 房产 教育 美食 文旅 财经 三农 医美 视频 史话
龙泉驿生活圈LOGO >>新闻中心 城事 正文

“工程化”治霾 “信息化”监管 “智能化”治理


掌握龙泉核心思想 懂你更懂龙泉驿|2020-7-1 08:30|来源:中国环境报第4版


  “信息化”监管“智能化”治理

  “又一个看雪山的日子,到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去拍。”6月的一天,摄影爱好者刘斌趁着好天气登上龙泉山,毫无悬念地又拍下了一组雪山风光:晨曦的微光渐渐照亮城市的高楼,背后绵延起伏的群山清晰可见,远处的西岭雪山在阳光照射下尤为圣洁,站在城市东部的龙泉山,遥看成都平原西边的雪山,1000多年前杜甫所看到的美景,穿越时光隧道,以摄影作品的形式惊艳了龙泉驿人,一时间,雪山美景刷屏了微信朋友圈。自2016年起,就有不少摄影爱好者在龙泉山上拍摄到雪山美景。有摄影师介绍,在天气特别好的时候,离龙泉驿直线距离近100公里的贡嘎山和西岭雪山还能一同入镜,非常壮观。

  “窗含西岭千秋雪”的古诗意境,频频出现在龙泉人的朋友圈里,成为生态环境保护的最美背景。近年来,四川省成都经开区龙泉驿区(以下简称“龙泉驿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中央、省、市系列决策部署,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持守成和创新相结合、实践和能力相促进,积极推进环境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推动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特别是大气污染防治取得积极进展,书写着美丽中国的“龙泉驿篇章”。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当下,龙泉驿区以“工程化”治霾、“信息化”监管、“智能化”治理,为大气环境安全作出了积极贡献。

  工程化治霾——瞄准影响大气直接因素

  白色水雾袅袅升起,林木葱茏间,如仙境一般,在龙泉驿区驿都大道,5公里长的“超细清水雾系统”正在运转。站在水雾旁,能明显感觉到空气湿润清新。

  作为2018年引进的三大治霾“黑科技”之一,“超细清水雾系统”在驿都大道向阳桥至汽车总站航天北路两侧设置超细清水雾设备63套,通过工程化措施发挥治霾作用。据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介绍,这套系统以市政水质为介质,通过超细清水雾系统以雾状形态喷出,产生直径1微米~10微米的高速均匀细水雾,能起到除霾、降尘、降温、增加空气湿度、增加负氧离子的作用。从此系统使用后的测试数据来看,4毫升水在1秒内可分裂形成50亿个水滴,在喷雾除尘覆盖区域,短时间内空气污染指数可下降50%以上。

  在音乐广场区域,“多尺度喷淋除霾技术”与“清水雾人工增雨系统”应用示范项目两大治霾“黑科技”同时启动。

  环形岛地形的音乐广场,四周分布着密集的机动车道,人员和机动车活跃度高、流量大。在扬尘和尾气排放较为集中的地铁出口区域,龙泉驿区安装了多尺度喷淋除霾系统,分为6个区域,覆盖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左右。据介绍,针对PM2.5,外场试验表明,在喷淋系统开启前PM2.5浓度为85微克/立方米,开启后短时间内,PM2.5浓度可以下降到35微克/立方米左右。安装完成后,可以在10分钟~20分钟之内,将区域内的中、重度霾降到优良水平。

  除了地面的抑霾设备,在音乐广场周边的高层建筑物上,还安装了清水雾人工增雨系统。高空的设备喷出的水雾粒径在30微米左右,高空降落相当于降雨,可以包裹吸附高空中的悬浮颗粒物,有效降解高空颗粒物。据介绍,清水雾人工降雨系统直接雾化覆盖面积1500平方米~2000平方米,间接覆盖面积1.2万平方米,可以有效阻挡道路扬尘、汽车尾气、人为活动废气等扬尘气体,为污染源提供阻挡屏障。

  三大治霾“黑科技”发挥系统降尘抑霾作用,在建成区周边形成环形空气净化区,在人流量、车流量比较大的驿都大道、音乐广场等区域由点到面的布置超细清水雾、人工增雨示范和喷淋除霾技术,不仅提高此区域负氧离子含量、空气湿润度,降低悬浮颗粒物雾霾含量,同时还兼具降温效果。“工程化”治霾正助力区域打造清新舒适环境、营造宜业宜居的优美生态。

  针对局部区域,“工程化”治霾措施也在加码升级。2019年,龙泉驿区聘请“环保管家”指导企业实施挥发性有机物治理提标改造,督促指导VOCs重点排放企业主动落实治污主体责任、自加压力,制定“一厂一策”,采用国际领先的沸石转轮+RTO/RCO/TAR燃烧浓缩净化及焚烧等技术,减少大气污染。截至目前,已完成36家VOCs重点排放企业废气治理提标改造,VOCs排放浓度在达到省标基础上,再下降50%,去除率达到97%以上,为2019年优良天数同比增加21天起到了重要作用。

  信息化监管——第一时间锁定污染源

  用工程化措施“治标”,更要用“信息化”手段治本。

  浓浓夜色中,四周一片寂静,一辆小型汽车在龙泉驿区的主次干道缓缓行驶,车顶一道绿色的光线,穿透夜色巡航高空。龙泉驿区投资540余万元采购的四川省首台PM10、PM2.5、VOCs一体走航监测车在2019年年初正式上线运行。

  龙泉驿区作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辖区工业企业多,臭氧污染成因复杂,龙泉驿区引进这一科技“利器”,就是要通过VOCs、颗粒物污染实时追溯,精准判定污染区域、污染企业的位置、排污种类及浓度,用“信息化”手段达到治本目标。

  据介绍,走航车载大气颗粒物监测激光雷达对PM10、PM2.5进行遥感探测,可对点源进行定点扫描、对区域进行走航扫描;车载飞行质谱仪,能够检测烃类、苯系物、醛类等200多种VOCs。“通过边走边测,解决了传统固定监测模式的局限,能够全面、快速、精准诊断VOCs、颗粒物污染的整体分布情况,锁定重点污染区域。”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说,“我们根据走航结果,分析大气污染现状、污染特征、污染来源等,可以为大气环境管控、环境执法提供及时、高效的技术支撑。”

  采用移动设备监测固定区域污染源的同时,龙泉驿区也同时利用固定监测设备加大对移动源排废情况的监管。

  只要汽车从横跨在道路中间的“龙门架”驶过,只需0.7秒,监测系统就能读取这辆车的尾气排放数据,电子显示屏就会同时显示车牌号以及尾气是否合格。日前,龙泉驿区在世纪大道已经设置了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其数据实时传输至区生态环境局。

  2019年,龙泉驿区投入705.6万元,在世纪大道、陶都大道、成安渝高速路出口安装三套固定式机动车尾气遥感检测系统,采用激光技术,24小时运行,准确识别并将车辆超标情况、车牌号等数据传输到区生态环境局系统后台,方便工作人员进行处理,为加强机动车尾气管理、掌握移动源对雾霾天气贡献率提供信息依据。

  作为覆盖全区的固定式监测设备,空气质量自动监测系统也进一步得到完善:投资2244万元,在原有的1个国控子站、1个市控子站、8个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微站的基础上,在区内的11个街镇建城区域和经开区内增设了12个空气质量自动监测标准站,实施全域覆盖,组成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网络,通过信息化监测,精准掌握区域污染因子,为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奠定基础。

  智能化治理——全面提升大气管治水平

  主动对接国家战略、创新监测治理手段、提高科学决策水平,龙泉驿区始终在路上。今年,龙泉驿区投入6200余万元,以购买第三方服务的方式,建设“龙泉驿区大气智能大数据监管中心”,实现区域大气环境管治平台从“信息化”到“智能化”的升级和治标治本双管齐下。

  “哪里有污染源、哪里空气污染严重、造成的因素有哪些,这些动态信息都能被系统实时捕捉计算并迅速做出反应。”据项目中标单位技术负责人韩科博士介绍,大气智能大数据监管中心将采用动静结合式高精度空气质量感知管控系统,也叫AlphaMAPS生态大脑,能凭借自主学习提升研判能力,通过“移动+固定”式空气质量监测模式实现对城市空间的有效覆盖,并融合城市大数据进行深度学习和高性能计算得到城市范围百米级、分钟级的超高精度空气质量信息。针对目前大气环境监测治理中的难点,AlphaMAPS生态大脑依靠基于大数据的智能化学习,能够实现治标治本、科技治霾,一站式完成大气监测和大气管治。

  “龙泉驿区启动建设大气智能大数据监管中心,就是要通过完善大气污染溯源系统、数据分析系统、统筹调度系统和目标管理系统,在科技治霾和大气环境智能管治方面先行先试,形成可推广经验。”区生态环境局负责人告诉记者,这个项目将全区划分为558个一平方公里大小的网格,每个网格每小时提供6项大气质量监测数据,每天提供超过8万条有效数据,是全区现有数据量的30倍以上。项目建成后可以对整个龙泉驿区大气污染防治进行无盲点污染物监测和污染溯源,提高政府执法效率,明确各职能部门履职尽责机制,精细化管控企业排放,从而解决当前大气环境治理中存在的难点堵点问题,全面提高大气环境管控水平。

  值得一提的是,龙泉驿区早在2015年就初步实现了监管“智能化”。投入2000多万元建成的环保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和应急指挥平台,将辖区200个重点污染源纳入统一监控平台;投入370万元完善移动执法APP系统建设使用,构建环境业务软件系统,打破生态环境部门“信息孤岛”状况,每一个涉及环境监管的重要环节,龙泉驿区都积极发挥科技的作用,推动环境治理能力现代化。随着大气环境质量的不断向好,龙泉驿区还将进一步加大科技治气、精准治气力度打好蓝天保卫战,守护好大自然赋予市民群众的生态福利。

  

滚动播报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范围 | 免责声明
监督/举报/投诉邮箱:461593798@qq.com 受理范围:本网可能存在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冒充龙泉驿在线开展违规新闻采访及经营等
欢迎龙泉驿各单位、广大网友投稿给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写作交流,请 点此加入QQ群
备案号:蜀ICP备1802140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