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事 政务 问政 大运会 国内 评论 汽车 房产 教育 美食 文旅 财经 三农 医美 视频 史话
龙泉驿生活圈LOGO >>新闻中心 三农 正文

30年埋头搞科研,82岁的“玉米专家”还在地里忙……


掌握龙泉核心思想 懂你更懂龙泉驿|2019-7-13 08:59|来源:天府龙泉驿


煮玉米炒玉米炖玉米

……

从3岁的小孩到80岁的老人

大家都爱

妈妈说,玉米的营养价值很高!


但你知道吗?

在我们龙泉驿有一位“玉米专家”

30年来埋头搞科研

他的足迹遍布成都、云南、海南等地

培育出了众多高产、优质的糯玉米品种

为龙泉驿乃至成都的市民谋得了福利

那么

这位“玉米专家”身上到底发生了哪些故事

今天,小编就带你走近他……

从龙泉驿出发,一路向北,约一个小时车程,在位于青白江区祥福镇华家村9组的一条乡村小道上,有一栋两层楼的乡村楼,这里便是康登能老人与老伴儿欧阳宝琳生活的地方,虽然房屋有些老旧、陈设非常简单,但能住在这里,看到房前屋后的玉米长势喜人,两位老人就已经很满足了。


跟随老人走进房间,在房间靠窗户的地方,整齐地堆放着一排大小各异的纸盒子,纸盒子里装的不是别的,正是老人精心培育起来、并且用来研究的玉米种子,这些都是两位老人的心血。

老人向见证哥展示播种完后余下的玉米种子▲


曾经作为区业农村局种子公司总经理,退休后原本可以拿着退休工资安享晚年,却一头扎进玉米品种研究,一干就是三十多年。这位有着50多年党龄的八旬老党员用自己的坚守,诠释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深刻含义。

康登能老人与老伴儿欧阳宝琳一起学习研究▲



 痴迷种子30年

自掏腰包400万培育新品种


 退休前就一直和种子打交道,退休后还不忘研究种子。老两口掰着指头大概算了算账,30多年来下来投入的经费接近四百多万,几乎花光了两人一辈子的积蓄。为了节约开支,康登能总是亲自寻找便宜租地。为了多种一季玉米,他和老伴北上新疆、青海,南下海南、深圳,什么活都是亲自做。挖地、除草、播种、施肥,80多岁的老人还自己挑粪浇地,常常累得体力不支。

夫妻俩在玉米地里查看玉米长势情况▲


康登能老人告诉见证哥,早在1998年10月中旬,特用玉米评选活动在吉林长春举行,他研究的糯玉米“川玉糯一号”代表全国糯玉米新品种参选,就获得了很高的评价。

康登能老人翻开当年的资料,给大家介绍情况▲


早在2002年,他培育的“川玉糯一号”就已经通过国家审定,是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糯玉米新品种,先后在四川各地以及海南、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湖南等地进行过推广。由于品种优质、产量高,深受玉米种植户喜爱。

这个品种见过没?难道是晒黑的?


2016年,康登能老人从培育出的上千个杂交品种中,筛选出70多个较优品种,经过优中选优,他培育出的新品种“康裕糯一号”,于6月底迎来了四川省农业农村厅种植管理站已组织专家组的实地测评,目前该品种已通过了专家们的审定。而该品种已经连续2年参加省级试验,并取得了第一名的成绩。

老人与他们身后的“康裕糯一号”▲



送种子送技术

带动北部片区群众增收


在龙泉驿生活了几十年,康登能对全区的玉米种植情况早已了如指掌。康登能告诉见证哥,西河镇、黄土镇和万兴乡是种植普通玉米面积较大的乡镇,农户一直以来都以“石单三号”普通玉米作鲜食。但在他看来,“石单三号”虽高产但营养价值不高。因此,培育高产优质、高营养的玉米品种、带动群众增收成为了康登能毕生的目标。


上山下乡是他农忙时节的家常便饭,科技赶场他是逢场必到,送种子送种植技术资料一年又一年,龙泉驿区的糯玉米种植面积也从无到有到后来的2万余亩。后来黄土镇、洪安镇的早春糯玉米种植模式也让勤劳的农户早早尝到了科技种田的甜头,形成了成都市菜篮子工程特用玉米种植带,平均每家种植户年增加收入20000余元。


对康登能来说,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国家、为人类做一点贡献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如今我已经82岁了,做研究的时间已经不多,但我还想继续坚持下去”,康登能说,“希望将来我做不动的时候,有人能来接替我,为培育优质玉米品种继续努力下去。”



滚动播报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范围 | 免责声明
监督/举报/投诉邮箱:461593798@qq.com 受理范围:本网可能存在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冒充龙泉驿在线开展违规新闻采访及经营等
欢迎龙泉驿各单位、广大网友投稿给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写作交流,请 点此加入QQ群
备案号:蜀ICP备1802140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