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事 政务 问政 大运会 国内 评论 汽车 房产 教育 美食 文旅 财经 三农 医美 视频 史话
龙泉驿生活圈LOGO >>新闻中心 三农 正文

区农业农村局退休高级农艺师康登能眼中的龙泉驿农业发展


掌握龙泉核心思想 懂你更懂龙泉驿|2019-7-15 10:02|来源:天府龙泉驿


  科技的种子在龙泉驿生根发芽

  ——区业农村局退休高级农艺师康登能眼中的龙泉驿农业发展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把农技的种子播撒在大地上,让科技之花惠及广大农民群众,就是我工作的不竭动力。”在青白江祥福镇华家村9组的“康裕糯一号”玉米试验基地,今年82岁的康登能依然扎根在糯玉米新品种研究的第一线,培土、播种、母本授粉……他都要一一经手。”

  康登能,区农业农村局退休高级农艺师,1981年从凉山州农业局调到龙泉驿农业局。几十年来,为促进种植业结构调整,让中国糯米干籽粒不输美国,他和老伴常年自费奔波在四川、云南、海南试种。功夫不负有心人,最新培育的“康裕糯一号”糯玉米新品种,在连续两年通过“四川省糯玉米干籽粒新组合联合试验”后终于有了眉目,今年6月19日,“康裕糯一号”通过省农业农村厅、省种子管理站的专家组评审,现在只等上报资料了。在龙泉驿,他见证了龙泉驿农业的发展,唱响了新时代的农科之歌。

  食夹豌豆花开

  万兴到洛带沿线成为风景线

  谈及龙泉驿农业发展,康登能记忆犹新。据康登能介绍,改革开放初,全国农业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通过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解决了群众的温饱问题。1981年他到龙泉驿时,龙泉驿的农业正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在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通过土地流转、产权制度改革等举措,已为规模化、标准化、现代化农业创造了条件。尽管当时龙泉驿的桃花经济已小有名气,但全区主打仍是以粮食为主的农业经济。

  “当时我在区农发局的下属单位龙泉驿种子公司当经理。种子公司负责全区的种子引进、配送等,看起来是小事,但却事关农民的口袋鼓不鼓,家里能不能增收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康登能说,围绕区上增产、增收的目标,区农业局从上到下都是抓破了脑袋,一听说那儿出了新品种,都会想方设法去看看,了解一下,看适不适合龙泉驿种植,能不能为群众带来效益。

  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风靡龙泉驿的食夹豌豆就是在一次偶然中引进来的。当时,种子公司工作人员听说省农科院培育出了一种经济效益十分看好的食夹豌豆,不仅产量高,还能当成蔬菜卖,更重要的是非常适合龙泉驿的土壤种植。然而让人没想到的,当找到省农科院请求合作时,对方却开出了要3万元专利费的要求。现在看3万元不多,但在当时却吓退了种子公司工作人员,因为那时3万元对于他们来说无疑是个天文数字,公司根本拿不出来。就在大家快放弃时,一次偶然的机会听说省农科院将食夹豌豆的种子放有在省农展馆展示。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公司找到省农展馆负责人,希望他们能帮忙提供一些种子,最终,公司的诚意打动了对方,免费提供给了龙泉驿20斤种子。

  用康登能的话来说,这20斤种子都是“偷”来的。然而这20斤种子却在龙泉驿慢慢生根发芽,一年、两年、三年……没到5年时间,食夹豌豆就几乎成了农民家家户户的种植对象,风靡时,从万兴到洛带的公路沿线都是,开花时还成为了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同一方土地

  “龙泉糯1号”甜了村民

  对康登能来说,田间地头就是战场,大地丰收就是他的胜利。“为了让农民地里的庄稼每年多打粮食,哪怕是多打一斤一两一粒,我的心里都觉得很欣慰。”朴实无华的语言,道出了这位农科达人的心声,农民科技增收致富的梦想,似乎就是他人生最大的追求。

  80年代末,以农业经济为主的龙泉驿,玉米虽然不是主打,但也占有一定的份量。当时,农民种植的玉米主要以石单3号(俗称饲料玉米)为主,亩产1500斤左右。之所以种它,是因为变卖嫩玉米后可抢种一季大头菜。

  从康登能到龙泉驿开始就一直没有放下过对糯玉米新品种的培育研究。1996年“龙泉糯1号”鲜食糯玉米新品种应运而生,2001年成为四川省第一个通过国家审定的糯玉米新品种正式命名为“川玉糯一号”。经过试种,亩产能达到2000斤以上,而且生长周期短,口感好,经济效益明显超过石单3号。“在那个年代,亩产1500斤对于老百姓来说是一个非常不错的收入了,要让他们改种一个新品种,几乎没人愿意尝试。”康登能说,自己曾经让一个农技站帮忙销售“川玉糯一号”,结果一年下来一粒种子都没销售出去。

  没人买,就免费送;没人相信,就带他们到实验基地看结果。康登能和种子公司的同事利用科技赶场的机会,逢上有兴趣的村民就送上一把,让他们试种看看,并教给他们种植方法。遇到村民成片种植,康登能和同事还亲自到田间地里手把手的指导。一季下来,村民的收益与石单3号相比到底如何?康登能说,他没有问过,只是当时万兴粮站旁一家姓陈的村民卖“川玉糯一号”的故事让他非常有兴趣:“川玉糯一号”成熟时,陈姓村民挑着一担到集上,他按石单3号的价格售给了一家饭店;第二天,他又挑着一担到集上,每斤售价上涨了一角,结果头天饭店的老板看到他,二话没说,直接付钱要了全部;第三天,他把价格再上涨了一角,结果还没到集上,饭店的老板就在路上截住了他,不仅买走了整担,还说有多少要多少。

  “川玉糯一号”慢慢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黄土、义和、洛带、柏合、万兴等地开始大面积种植。“每当看到乡亲们开心的笑脸,我和同事就觉得过去的忙和累都值得!”在康登能的眼里,研发、推广农业科研项目为广大农户获取更高的经济收入,将科技成果转换成经济效益是永不止步的奋斗目标,也正是这样,激励着他和爱好农业的同仁在广袤的田野上躬耕不倦、乐此不疲。

  

滚动播报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范围 | 免责声明
监督/举报/投诉邮箱:461593798@qq.com 受理范围:本网可能存在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冒充龙泉驿在线开展违规新闻采访及经营等
欢迎龙泉驿各单位、广大网友投稿给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写作交流,请 点此加入QQ群
备案号:蜀ICP备1802140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