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 高考录取工作陆续开始 看到别家孩子在收“通知书”了 身为考生家长的你是否着急了? 一些不法分子也看准了考生和家长的急切心理 针对招生录取等环节实施诈骗 川观辟谣特别上线反诈特辑 给考生和家长们提个醒 只要不在教育部公示名单里的办学机构 就是虚假大学 “野鸡大学”报不得!读不得! 听劝!捂住钱包! “野鸡大学”诈骗套路有哪些? 一起来看看 ↓↓↓ 案例:黄同学高考没发挥好,其家长在网上看到交钱就可以上大学,主动与对方联系,交了1200元录取费。拿到通知书发现,对方不是普通高等教育的本科,而是成人教育的学历。 民警提示:近年来,一些不法分子故意混淆普通高等学历教育,与其他教育形式之间的区别,以自考助学班、网络教育班、国际合作办学等入学通知书蒙骗考生及家长。提醒考生和家长要擦亮眼睛,避免混淆概念的欺骗手段。 案例:张同学考了155分,在家收到了中国邮电大学的录取通知书,录取后缴费读了三年,毕业后发现学信网查不到学历。还有个李同学159分收到中国师范学院的通知书,在“招生办老师”的指引下缴纳了各项费用共9800余元,后来一直没收到开学通知,按通知书的地方找过去发现根本没得这个学校。 民警提示:一,不要相信任何“走捷径”“不用填志愿”“低分上名校”等谎言。二,这些学校喜欢用 “中国”“首都”等字眼包装自己,遇到这样的学校名称,要格外注意并核查。三,上大学必须通过教育部发布的系统进行志愿填报,包括补录填报。接到高校录取通知书时务必做到“三核查”:核查学校、核查志愿、核查录取。考生和家长可通过访问官网(网址:https://hudong.moe.gov.cn/qggxmd/)或官微“微言教育”(微信号:jybxwb)“高校名单”栏目查询核实。 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学校设置暂行条例等法律法规,对高等学校的设立、组织和活动进行了严格的规定。那么,为何虚假大学、野鸡大学的招生骗局屡禁不绝呢? 对此,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学院副教授周详分析称,作为一种诈骗的特殊方式,虚假大学利用家长和学生的信息不对称和花钱上好学校的侥幸心理进行诈骗。家长和考生要提升辨别能力,谨防上当受骗。 注意! 别被这些“野鸡大学”忽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