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线记者 卢薇 日前,绵阳市盐亭县人民检察院判处“代理退保”不法人员李某犯“诈骗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缓刑一年六个月,并处罚金六千元。 退保,本是正常的保险消费行为。按照一般规定,在购买保险产品10天或15天内的“犹豫期”,消费者可以全额退保;如果过了这个时间段再退保,就会有损失。一些组织或个人打着“可以帮助全额退保”的幌子,通过虚假宣传、伪造证据、以闹施压等手段非法牟利,严重扰乱保险市场秩序,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7月18日,记者在采访四川银保监局时获悉,该局正联合相关部门重拳出击,打击整治“代理退保”等违法犯罪行为。 2022年4月,四川银保监局、省地方金融监管局、公安厅三部门共同发布了《关于防范金融领域代理退保等风险 优化营商环境的通告》(以下简称《通告》),提示消费者警惕“代理退保”风险,要求保险机构提升金融服务质效,通过建立部门协作机制,共同开展联合整治,优化营商环境,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围绕《通告》要求,我们及时制定人身险销售人员自保件和互保件管理自律公约,将从业人员从事‘代理退保’行为纳入行业黑名单,建立健全消费投诉处理机制,加大了消费投诉处理力度。”省保险行业协会有关负责人说。 省内一些保险机构与律师事务所深入合作,在专业律师的指导下,积极收集“代理退保”线索。平安人寿成都电话销售中心有关工作人员介绍,“去年7月以来,已完善收集了382条线索,推动报警33起,立案调查3起,协助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3人,挽回客户损失40余万元。” “我们与公安厅、省市场监管局成立联合工作组,充分发挥监管部门专业监管与公安机关侦查手段的联合优势,深挖‘代理退保’犯罪行为,通过刑事处罚,对不法分子形成更有力震慑。”四川银保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 记者调查发现,消费者轻信“代理退保”不法分子,或将面临失去正常保障、资金损失、遭受诈骗、个人信息泄露等风险。 四川银保监局相关负责人提醒,“代理退保”机构或个人要求消费者提供身份证、银行卡、家庭住址等敏感隐私信息,存在信息泄露的严重隐患。当消费者提出解除委托或不愿支付费用时,还有可能受到人身安全的威胁。因此,消费者切勿将身份证、保险合同等重要单证轻易转交他人,一旦发现违法犯罪线索或自身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应及时向监管部门或公安机关反映。 不仅如此,“消费者退保后不仅丧失了前期风险保障,发生保险事故时无法获得赔偿金,未来再次投保时,由于年龄、健康状况的变化,还可能面临重新计算等待期、保费大幅度上涨甚至被拒保的风险。”泰康人寿四川分公司工作人员建议,如果消费者对金融产品或服务有疑问,应通过正规渠道提出合理诉求,拒绝参与违背合同约定、提供虚假信息等恶意投诉。 平安人寿成都电话销售中心有关负责人也表示,“代理退保”机构或个人表面上承诺“全额退保”,实则要求消费者支付20%—50%及以上的高额“手续费”。有部分机构或个人在消费者退保后,会截留侵占其退保资金,或诱导其购买所谓“高收益”理财产品等以赚取佣金,甚至诱导消费者参与非法集资。因此,消费者要树立理性消费观念,根据自身需求和风险承受力购买合适的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