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事 政务 问政 大运会 国内 评论 汽车 房产 教育 美食 文旅 财经 三农 医美 视频 史话
龙泉驿生活圈LOGO >>新闻中心 城事 正文

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开馆试运行


掌握龙泉核心思想 懂你更懂龙泉驿|2023-7-24 11:21|来源:四川新闻网


战国虎钮錞于,商代玉璋和玉琮,东汉仙人六博画像石,唐代菩萨立像,隋代敦煌写经《大智度论》,唐代青釉褐绿彩鹅杯,清代金丝楠木嵌云石双面绘祝寿图八联屏,清代皮影全幅场景《钟馗嫁妹》,清代格萨尔王和三十大将唐卡……它们都是四川大学博物馆的珍贵“宝贝”。如今,它完成改扩建工程,焕新再出发。

基本陈列展区的四个展厅,引领我们走进一幅中国西南的“深度地图”

7月23日,由原四川大学博物馆和四川大学自然博物馆整合而成的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正式开馆。这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与四川大学双方充分发挥市校资源优势,按照“共建、共管、共享”的原则,共同打造的以展示历史人文、自然生态为主的一流综合性开放型博物馆。双方将共同努力,把四川大学博物馆建设成为集收藏保护、展览研学、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中国文化交流与传播中心。

清代金丝楠木嵌云石双面绘祝寿图八联屏

记者从四川大学博物馆新馆获悉,新馆建筑面积约7万余平米,展厅面积上万平米。新馆展陈体系由基本陈列、自然专题展、艺术专题展和临展特展构成。未来,四川大学博物馆将一方面继续成为全校师生的传统文化与科学素养的教学实践基地,另一方面将面向社会大众开放,充分发挥高校博物馆和公共博物馆的双重社会职能,在科学普及、知识传播、文化交流、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满足公众的文化需求,开启新百年的辉煌航程。

看考古

重回上个世纪三星堆首次科学发掘的现场

新馆的基本陈列以“西南天地·云汇大川”为主题,展厅面积4600余平米,展览叙事以祖国西南天地的自然人文知识、科学家的调查活动和研究视野分别为主、辅线。序厅中连绵山脉之间浮现西南地区的珍贵自然资源和重要的人文遗迹。正如展览主题试图向观者传递的意象:西南天地,风云汇聚,一切关于人与自然的故事都在这里发生。

青藏高原

川西沃野

宅此川蜀

在第一展厅自然篇中,根据西南山地由东向西,以平原、山地到高原的地势变化为轴线,带参展观众寻访西南自然万物。

第二展厅考古篇,诸多珍贵文物,展示着历史的断面。其中,探沟复原场景与组合式动态投影构成的展示空间,将参展观众带回上个世纪三星堆首次科学发掘的现场。

这一展示空间,将观众带回上个世纪三星堆首次科学发掘的现场

1934年,华大博物馆主持了广汉月亮湾遗址的发掘,三星堆考古和古蜀文明研究的大幕缓缓拉开。此后,代代川大考古师生在三星堆遗址接力探索。20 世纪60 年代,著名考古学家冯汉骥教授便亲临月亮湾,预言这一带将有重大的考古发现。20 世纪 80 年代,由林向、陈德安、陈显丹、霍巍、李永宪带队的三星堆考古实习,迎来了历史上最大揭露面积的三星堆考古发掘,也为两个世界瞩目的祭祀坑的发现埋下了伏笔。21 世纪,六个新发现的祭祀坑让川大考古更多的青年师生投身其中。



唐宋时期,巴蜀跃升为全国佛教文化的重镇之一。在邛崃县龙兴寺遗址,前后两次共出土的佛经石刻超过一百件。走进新馆,透过这些残存的石经,观众仿佛看到了大唐盛世益州佛教文化的兴隆景象。其中,展品唐代菩萨立像是目前存世少见的唐代单体菩萨立像。微屈右腿,遍体璎珞的菩萨,虽然断了双臂,褪了颜色,依然能催生无限的遐思。


隋唐时起,人们通过抄写佛经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愿望。官府雇佣或寺院中专职抄经的人被称为“经生”或“抄经人”。由于代人写经是以数量计酬,“既工且速”于是成为“经生”们的特殊追求,由此形成中国书法史上的一种特殊书体——写经体。该件展品也是此次展出中七件极为珍稀的敦煌藏经洞写经之一。

历史的断面在考古篇的展厅里层层揭露,从“半月形文化传播带”到“高原丝绸之路”,一代代川大学人展示着考古之风采,续写着不缀之弦歌。

观民俗、民族

这里有第一手珍贵的研究资料

徜徉于新馆之中,还能实地感受四川的市井生活。

婚俗即景

晚清民国年间成都的市井,穿梭着各式各样华西坝学人的身影。老成都人的生活被他们记录、拍摄,日常用品被收集、被标目、注释,留下来第一手珍贵的社会学、人类学研究资料。

翻阅一百年前的照片,可以发现当时的成都平原,无论城市乡村、池楼宫观、街坊商铺、民居院落,处处都装饰着川西建筑最常见格子窗的几何图案。

自周礼延续下来的六礼程序在华夏大地上演了两千年。说亲必用媒人,迎娶必用鼓乐。清代蜀绣三国故事戏曲人物堂彩(一对)、清代银累丝点翠镶珠玉凤冠,透过婚嫁百事的珍贵收藏,也可窥见中华文化历史传统的深沉厚重。

特属于成都的高腔灯影,是中国皮影戏的代表性遗产之一。才子佳人、神仙道化、攻城掠战、生死轮回、因果报应,在半尺戏台上铿锵演绎,说尽大千世界的悲喜人生。新馆展出的清代皮影全幅场景《钟馗嫁妹》,是成都小灯影中的精品。在这场戏中,钟馗摇着折扇,脚踏小鬼,横跨在四川常见的竹竿上。钟小妹身穿黑花褶子,大模大样跨骑在驴背上。前面开道的、后面背嫁妆的都是小鬼。

20世纪上半叶起,中外学者开始踏访少数民族的生活印迹,并展开多维度多学科的研究,形成了著名的“华西学派”。他们留存下大量的标本、笔记、日记、信件、相片、手稿、文章和书籍,成为今天我们研究中国西南民族珍贵的原始资料。

承载着中国西南少数民族的集体记忆的铜鼓;来自四川德格地区清代格萨尔王和三十大将唐卡,在传世以格萨尔为题材的唐卡绘画中极为少见;目前除少量存于羌族释比手中,国内外公私收藏非常有限的释比图经“刷勒日”——民族篇的展厅里,讲述着族群的历史记忆。

走进古人造物殿堂

看百余年来博物馆的精品收藏

拾阶而上,玻璃长窗外水天无余,触目清旷。进入四楼的艺术专题厅,架空 12 米人字坡屋顶豁然开朗。这里是古人造物的殿堂,由古代工艺、书画艺术、织绣艺术三部分组成,展示百余年来博物馆通过采集、发掘、购买、 接受赠予等各种方式收集的大量精美、具有不同时代特点和地域特色的工艺品。


凝土、烁金、攻皮、剡木、刻石、磨玉、设色,牵麻索缕、机杼针线。人工制品是器皿,是工具,是装饰,是清供,是安魂之器,是栖身之舍。今天,曾经的生活变成了艺术。

中国古代的印染织绣,兼具实用和观赏的功能,是古人生活不可或缺的日常物品。织绣艺术厅,编织经纬交错的奇异世界,闪烁丝的光泽,窸窣绸罗的声响,摇动逝水流年的背影。

砚,以石、泥所成。笔,以兽毫约束。墨,以烟煤渍积。纸绢,以动、植物纤维造就。这些取材天然的工具,成就了最“中国”的艺术形式,中国书画。其中,展出的元代黄公望、王蒙合作《山水图》轴,是目前所知元代画史上两位大师黄公望与王蒙合作唯一传世之作,也是王蒙传世的第一幅作品。六百多年前留下的这幅无上神品,静述着当年的书酒风流。而元代赵雍楷书《青山诗》册页,是元代著名书画家赵孟頫和管道昇的次子赵雍的作品。他的书法作品今存世不多,此册页楷书录中峰和尚(明本禅师)长诗《青山》,结体稳健,字形秀美,体势清劲,温润闲雅,颇具松雪遗意。大千先生山水画中,不乏黄山题材,但像近代张大千《黄山松云图》轴如此巨幅甚少。作品以收藏多年的一丈二尺“乾隆内库纸”,研以极其贵重的“闇然室”墨绘就。四十不惑的这一年,先生特意在此株伏而不倒的迎客松旁,以孙登之啸自表,却不知画中人物双目所望,又是何等风景。



走进川大博物馆,也走进了西南天地的自然与人文世界。我们可以去探索地球万物生灵的隐秘生活,也可以去感知古代人类造物与艺术创作的神奇力量。人与自然、城市与村落,不同时代、不同族群、不同的民情风物,在这里交织为一幅幅壮丽的图卷。让人们从中去体味历史的悠远和文明的力量。

四川大学博物馆将于7月27日至8月10日试运行期间接待公众预约参观。预约信息请关注四川大学博物馆微信公众号或网站。

(图片来自四川大学博物馆)

 


滚动播报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范围 | 免责声明
监督/举报/投诉邮箱:461593798@qq.com 受理范围:本网可能存在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冒充龙泉驿在线开展违规新闻采访及经营等
欢迎龙泉驿各单位、广大网友投稿给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写作交流,请 点此加入QQ群
备案号:蜀ICP备1802140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