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事 政务 问政 党建 国内 评论 汽车 房产 教育 美食 文旅 财经 三农 医美 视频 史话
??????????LOGO >>新闻中心 城事 正文

问渠那得清如许?唯有龙泉驿人全力护河来——龙泉驿区全面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守护一方“碧水清流”~


掌握龙泉核心思想 懂你更懂龙泉驿|2024-8-27 17:25|来源:龙泉驿水务局


  夏日青翠,碧水入城,悠闲地沿着东安湖畔漫步,迎着湖面吹来的阵阵微风,举目远眺,翠绿的龙泉山与灵动的湖泊相映成趣,构成一幅“人水和谐”的生态画卷,让人乐不思归。

  今年7月初,入选第二批省级“美丽河湖”优秀案例的东安湖,荷花开得正艳,看远山叠翠,湖水潋滟,好一幅生态画卷。

  “问渠哪得清如许,唯有源头活水来。”东安湖卓越的生态治理成果和独特的景观魅力背后,是龙泉驿人全力守护“碧水清流”的决心和全面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的信心。近年来,龙泉驿区统筹推进水资源保护、水环境治理、水生态修复,市级以上主要河道水质检测全部达到地表水Ⅱ类,“河畅、岸绿、水清、景美”的水生态环境和亲水近水的宜居生活,提升了市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雨水与污水“分家”

  从源头净化“血脉”

  所谓雨污分流,就是让雨水和污水“分家”,各用一条管道输送,雨水管道里没了污水,雨水直排入河不会造成污染,雨天的排水也会更加畅通;而污水管道没了雨水,可以减轻污水处理压力,提高污水收集率和处理质量。当碧蓝的河水静静流淌,市民对湖泊水质的认可,其实就是实施雨污分流的成果。

  随着我区城区规模逐渐变大,居住人口逐年递增,原有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已经滞后,特别是夏季暴雨之后,个别低洼路段易造成城市内涝积水,甚至出现雨污混排现象,既给人民群众生产生活带来不便,也给城市环境带来不能承受之重。近年来,全区着眼民生和发展,地毯式对1690公里市政雨污水管网进行排查,核准每个雨污排口是否正确接入市政管网,对重点区域雨、污水收集处理系统进行全面记录,为雨、污水管道管理养护提供有效的依据。

  为强化排水设施运行维护,组织安排管护单位开展汛前清掏,截至今年上半年共完成全部排水管网淤堵排查,其中清掏淤堵管网约28.9公里、清淤量约630立方米,检查清理雨污水检查井及雨篦子9.7万余个,更新治理破损井盖100余套,确保了管网设施安全及运行通畅,从源头上保护河湖水质不受污染。“下一步,我们将压实工作责任,坚持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加速提高城市污水收集率,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区水务局排管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

  污水处理厂升级

  提标扩能激活水动力

  机器轰鸣声阵阵,格栅间、沉淀池、生化池等设备一环套着一环,污水从各个设备车间流进流出,最终达标排放,位于东安湖畔的东安水质净化厂正在高效运转中。当每日数万吨的污水经处理后从这里流出,源源不断地汇入西江河时,就成为了水资源重复利用的生动实践。

  “出水水质达到《四川省岷江、沱江流域水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规定,污水经过我们厂处理,实现了让污水变成清水。”东安水质净化厂负责人说。

  这座位于龙泉驿区湖岸南路的水质净化厂,是一座以“自然净化器——净水花园”为设计理念的地埋式水质净化厂,主要服务于龙泉驿区第Ⅴ排水分区,服务面积为45平方公里,服务范围涵盖12个居住片区,服务人口约为70万人。作为龙泉驿区目前最大的水质净化厂,现一期项目已投运,规模12万m³/d,二期建成后,处理能力将达到16万m³/d。

  该水质净水厂采用地埋式设计,地下治污、地上造绿,一举两得。该净化厂充分发挥生态补水功能,提供清洁再生水,采用分段补水方式,保障各段生态基流,降低各段供水压力,处理后的中水除满足厂内回用外,还将用于园林灌溉、道路保洁等,实现水资源的优化配置。

  据了解,目前我区共有城镇污水处理厂7座,设计处理总能力45.86万吨/日,2024年1—6月共处理污水6418.6万吨,日均处理污水35.3万吨;城市污水转输泵站2座,日均转输污水约2.2万吨。2021年龙泉驿区成功创建县域节水型社区达标县(区),近三年在“成都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中排行前列,2023年全区用水总量控制在目标2.28亿立方米以内,全区再生水利用率达22%以上。

  以河长制为笔

  绘就美丽河湖新画卷

  “你们看那边上好像是长了水草,我们要赶快去把它们清理了……”近日,随着气温的持续升高,芦溪河社区村级河长曾燕在巡河过程中,发现辖区河道内浮萍和水草迅速繁殖,对河道水质和生态环境构成严重威胁,她立即带组织社区河道巡查队、志愿者等对所辖河道进行全面巡查,配备作业工具对河道内水草及漂浮物进行集中“拉网式”打捞清除,并对河岸两边的垃圾进行清理,确保河道畅通与清洁,为周边居民提供了宜居的环境。

  其实,芦溪河社区村级河长只是我区河长的一个缩影。自2017年全面推行河长制工作以来,龙泉驿区构建“两级党政、三级河长”组织体系,区委、区政府主要负责同志担任区级总河长,40余名区级河长深入河道一线查看责任流域情况,逐个锁定破坏水生态“老大难”问题,积极协调解决水环境问题。

  全区200余名镇、村级河长作为河道直接责任人,主动跨前、包河包段,精准开展河道巡查巡检,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处置,实现了“条条河道有人巡,段段河道有人护”。截至目前,各级河长累计巡河16万余次,发现上报解决问题6000余个,巡河率及问题整改率均达100%。

  同时,积极探索“多方治河”模式,整合水务、环保、住建、公安等职能部门力量,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开展河湖乱象、污水乱排乱放等现象督查,定格问题点位,建立整治台账,并联合公益环保组织力量,构建“民间河长+群众+志愿者”社会监督机制,做强做实治水“神经末梢”,形成“河长挂帅、水务牵头、部门协同、群众参与”的河湖管理保护新局面。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水污染治理既是一场攻坚战,更是一场持久战,近年来,龙泉驿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打好水污染防治攻坚战摆在民生工程的突出位置来抓实抓好抓出成效,持续推进水污染物源头治理,不断加强城镇生活污水处理能力建设,突出科学、精准、系统治理,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高标准打造“升级版”城市污水处理厂,创新做好“水文章”,坚决筑牢绿色生态屏障,让人民群众享受“治水”的幸福感与获得感。

滚动播报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范围 | 免责声明
监督/举报/投诉邮箱:461593798@qq.com 受理范围:本网可能存在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冒充龙泉驿在线开展违规新闻采访及经营等
欢迎龙泉驿各单位、广大网友投稿给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写作交流,请 点此加入QQ群
备案号:蜀ICP备1802140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