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事 政务 问政 大运会 国内 评论 汽车 房产 教育 美食 文旅 财经 三农 医美 视频 史话
龙泉驿生活圈LOGO >>新闻中心 文旅 正文

厉害了!龙泉山中有一个200岁的院子


掌握龙泉核心思想 懂你更懂龙泉驿|2019-8-8 11:38|来源:成都日报锦观


龙泉驿城区一路向东,在龙泉山中驱车行驶近一个小时的蜿蜒山路之后,便到了茶店镇胜利村。在竹林掩映的半山腰上,今天要呈现给大家的谢家大院便座落其间。这座修建于清朝中期的院子是一座民,迄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并被成都市政府列入了第五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

200岁的院子长什么样?

在茶店镇胜利村10组,谢家大院的后人谢祥贵与小锦一起回到家族的这座老宅院。沿着一条青石板铺就的小路,走到尽头,绕过茂盛的竹林,大院便出现在眼前。小锦看到,整个院子都是土木结构,屋顶盖着小青瓦,瓦上生长的“瓦上花”显示出房子的古老。


院落格局是典型的川西四合院,正房之外的三面,都是厢房,供谢家人居住。整个院落都是“前出廊后出厦”,而屋脊上的飞檐又是岭南建筑的特征。每间房子门口都有两根粗大的原木门框,连原木底部的柱础上,都雕刻着花纹。窗户上的窗花,都是手工雕刻而成。

据了解,谢家大院为客家人谢氏入川后在龙泉驿区茶店镇修建的家族住宅,至今已有200年历史。因其古老,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也为研究清代民居建筑提供了一定的实物资料。

2018年,龙泉驿区启动修复工作,今年5月完成修缮。经过修缮后的谢家大院,重新焕发出光彩,以它200岁的高龄,诉说着一段历史往事和一个家族的变迁。

客家遗风

祠堂门前竖有万年碑

作为湖广填四川的客家人,谢氏族人身上还保留着一些与众不同之处。在早年间,这种不同更多地体现在严格的家规上。

谢祥贵的记忆中,很多年前,大院正房也就是家族祠堂门口,竖着一块万年碑。碑面上刻着谢家人的家规,共刻了几十条。客家人的家规很严,是谢家老年人的共同记忆。


这块万年碑后来不知所踪,但谢祥贵还记得,当年在祠堂中调解矛盾的场景。“每年清明节都要举行清明会,家族中如果人与人之间有什么过节,族中有威望的老人,就召集大家在祠堂里调解。”谢祥贵说,除此之外,祠堂也会对违反谢家祖训的族人进行处罚。


如今,祠堂的很多功能已不复存在,但清明节举行清明会的习俗却保留至今。谢氏族谱上曾对一位谢家人如此记载:“旺祖清明会皆公挺身维持。”虽然而今清明会的内容已大不同,但分散在各地的谢家人,选择在这一天聚集起来,祭祀祖先、重温家规、传承家风、聚餐叙旧,也是家族重要的仪式之一。


重游故地

谢家后人感慨良多

触摸着窗户上的窗花,深深凝望这座故居,谢祥贵陷入深深的回忆中。“我小学就在大院里念的,一直上到三年级。”今年64岁的谢祥贵告诉小锦,当时,在大院里开办了两个班,“教我们的老师都是从成都请来的。”


原来,上世纪60年代初期,古老的谢家大院有了新的用途。当时村里由于缺少像样的房子可以办学校,于是就在宽敞的谢家大院里办起了学堂。在大院学堂里完成启蒙教育后,谢祥贵由于母亲积劳成疾,从此便失学在家,终生务。但在大院里读书的经历,对谢祥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学堂的老师教育我们知书识礼,父母管教也很严格,从小就知道孝敬老人,挑水担柴从小就会做。”谢祥贵说。

“这是太平池,里面常年装满水,中间还养着一座假山。”谢祥贵回忆,这座饱经沧桑的老房子,经历过多次火情。在他的记忆中,每次火刚燃起来,就用太平池中的水扑灭了。难以想象,如果没有太平池,这座木质院落能否保留至今。

小锦从茶店镇了解到,如今的谢家大院已是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里的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景点,在之后景区的打造上,将增设客家迁徙文化、古驿道驿站文化等元素,让大家在感受龙泉山城市森林公园魅力的同时,将茶店镇的古驿文化、客家文化等传承下去。



滚动播报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范围 | 免责声明
监督/举报/投诉邮箱:461593798@qq.com 受理范围:本网可能存在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冒充龙泉驿在线开展违规新闻采访及经营等
欢迎龙泉驿各单位、广大网友投稿给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写作交流,请 点此加入QQ群
备案号:蜀ICP备1802140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