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事 政务 问政 大运会 国内 评论 汽车 房产 教育 美食 文旅 财经 三农 医美 视频 史话
龙泉驿生活圈LOGO >>新闻中心 史话 正文

1955年 龙泉、洛带称谓变化及龙泉驿行政区划变化


掌握龙泉核心思想 懂你更懂龙泉驿|2019-8-19 10:03|来源:龙泉开发


  1955年龙泉洛带称谓变化及龙泉驿行政区划变化

  区境常用地名最悠久的要数洛带,唐末五代道家学者杜光庭所著《神仙感遇记》记载最迟唐末洛带已经是成形的场镇。宋代文献记载的场镇“洛带、王店、小东阳”,其中王店之名到明朝初年更名为龙泉镇,小东阳大约在清初更名为柏合镇,此外还有宋代诗句“大面盘形正压乾”中的大面镇。

  民国初期沿袭清末建制,称龙(泉)驿乡、洛带镇。民国8年(1919年)划分团区时,将龙泉镇片区分为第五团区,洛带片区分为第六团区。民国25年(1936年)将团区合置为区,原五六团区合并成第三区,先为乙种区,五年后升为甲种区。但区对镇、乡的行政管理和干预能力很有限。

  1950年1月17日,简阳县委组派人接管第三区(龙泉驿、洛带),建立简阳县第三区人民政府。是年3月为加强对洛带片区的管理,将第三区划分为第三区和第八区,第八区政府驻地镇子场(洛带乡)。1951年2月改三区为十五区,改第八区为十四区。1955年,简阳县合区并乡,十五区更名为龙泉驿区(民间俗称“龙泉”),十四区更名为洛带区。同时,隶属华阳县的西河(此名源于西江河以西)乡分为西河乡和青龙(石灵)乡,大面乡分为大面乡和洪河乡。

  1959年10月31日,中共四川省委通知,内江专区简阳县的龙泉驿区,温江专区华阳县的大面、洪河、西河、青龙(石灵)四个公社同时划归成都市管辖,筹建成都市龙泉驿区。

  1976年1月21日,简阳县洛带区划归成都市龙泉驿区。1989年龙泉驿区升格为副地级,遂形成今天的格局。

  1956年水利建设方兴未艾

  20世纪50年代,中央提出业“八字宪法”,其中对水的规划是“兴修水利和合理用水”。区境人民在省上的统一规划下,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包括龙泉山水库群建设、东山灌溉渠跨流域调水工程、坝区和山区的提水灌溉工程三方面。逐步摆脱了区境农业靠天饭的局面,粮食生产逐步走向稳产、高产。罗家湾水库的修改,是区境第一次组织大队人马进行水利建设,其中人员的组织管理形式、关键技术的突破、资金的筹集与分配,经过实践检验,逐渐形成经验进行推广,从而迎来更大规模的建设热潮。

  1957年东山灌溉二期工程完工

  东山灌溉渠丘陵灌区是都江堰灌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四川省的粮油基地之一。东山灌溉渠总干渠属岷江水系,工程起自郫县(现郫都区)安靖乡境内的府河取水口(渠底海拔514米),全长111.7公里,控制灌溉面积337.06万亩(相当于成都平原的耕地面积),共分六期完成。

  1957年4月28日,东山灌溉渠二期工程完工,区境麻石桥(渠底海拔约508米)段开始接受跨流域调水的灌溉,这在当年是件轰动的大事。通知沿途要放水的当天,许多老乡故意抬了竹椅子坐在渠中,扬言要喝干放来的水。因为在当时人们的印象中,区境地势要比成都城区高,河水是无法自流灌溉到区境丘陵地区的。宋代潘洞在到洛带求雨后所作《圣母山祈雨诗》里也写道:“锦里城东邑,高原十六乡。江流分不到,天雨降为常。”但当他们真正看到都江堰水滚滚而来时,个个都乐滋滋、忙不迭地上了岸,笑着说:“这下可以多活几年了!”

  成都是个冲积扇平原,地势由西往东逐渐降低。当时设计引水点的海拔高出区境麻石桥六米,设计渠道运用设计铁路的原理,将东山灌溉的整体坡度设计得很小(总体约为千分之一),遇到地势低洼的地方会垒几十米高的坝使得渠横跨过去。就这样,本属于沱江水系的驿马河——西江河流域及区境坝区的其他地方都用上了岷江水。

  东山灌溉渠及后续工程的建成,使东山原来以冬水田为主的蓄水方式,转变为以提灌系统及调节性堰塘为主要蓄水方式。农作物也相应发生变化,原来以旱作粮食如小麦、玉米、红苕为主,改为大面积地种植水稻。从此,区境坝区百姓吃米饭成为常态。

  

滚动播报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范围 | 免责声明
监督/举报/投诉邮箱:461593798@qq.com 受理范围:本网可能存在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冒充龙泉驿在线开展违规新闻采访及经营等
欢迎龙泉驿各单位、广大网友投稿给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写作交流,请 点此加入QQ群
备案号:蜀ICP备18021404号-2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