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城事 政务 问政 大运会 国内 评论 汽车 房产 教育 美食 文旅 财经 三农 医美 视频 史话
龙泉驿生活圈LOGO >>新闻中心 史话 正文

1966年 “文革”初期龙泉驿大规模改田改土


掌握龙泉核心思想 懂你更懂龙泉驿|2019-9-9 09:46|来源:龙泉开发


  1966年,“文化大革命”爆发。“文革”之初,为配合国家的大三线建设,满足大批建设队伍的生活需要,四川省特别注意抓业、轻工业和搞好商业工作,以保证生活必需品的供应。在农业方面,1966年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在已有的实践经验基础上,大力推动改田改土的工作。

  区境浅丘台地顶部多黄泥砂黏土,山区多陡坡响砂土、石骨子土等,均易受冲刷导致肥土流失。解放前,当地农民每年冬季有淘沙凼、砌地埂、挑沙面土等习惯,但规模小而分散。随着合作化运动土地归集体所有,生产资料、劳动力集中使用,改土造田规模扩大,大大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水田和平地的面积。

  改田要依靠和利用外来水源。20世纪50年代建成的东山灌溉渠,引进都江堰水源,60年代渠系逐渐配套完善,这年,东山灌溉渠改称东风渠。灌区逐步放干冬水田改种两季(此项工作至80年代初全部改造完成),仅分散保留一定数量的堰塘,储蓄非灌溉季节的生活及小规模生产用水,东风渠来水,保证了及时春灌和种水稻。有了水源保障,即可在将原来的梯地改梯田的同时,顺势将坡土改为梯土,以便保土保肥。山区改田的难度要大得多,一方面要用提灌系统引水上山,另一方面要开山压地,砌埂保水。

  改土工作实际从1957年就开始了,四川省水利厅水土保持工作组在长松乡天明、仰天、果园三个农业生产合作社进行改土试点,实测地表沃土每年每亩流失量达八点四至十九点一立方米(冲蚀土层厚一点三至三厘米)。本着“看地取形,就地用材”的原则,在工作组具体协助下,共砌筑梯土八十余亩,四百余亩耕地全部深翻一次,改造后耕作层土平均增厚约七厘米。后来这一经验得到全省推广。

  改田改土后,平整的田土大大增加,原来坡地农田面貌焕然一新。

滚动播报
 
编辑推荐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服务范围 | 免责声明
监督/举报/投诉邮箱:461593798@qq.com 受理范围:本网可能存在的违法和不良信息、冒充龙泉驿在线开展违规新闻采访及经营等
欢迎龙泉驿各单位、广大网友投稿给我们,我们将尽快处理您的来稿,写作交流,请 点此加入QQ群
备案号:蜀ICP备18021404号-2
返回顶部